玉成中国imToken钱包一万年
中国考古人用100多年的时间建立了中国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是三星堆文化时期传到了古蜀国的时候,仍旧被当做一个神圣的东西。
其玉料是从哪儿来的呢?当时认为石峁和文明起源之际的玉料开采、运输和传播有密切关联。
中国人形容天下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时爱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玉人在凌家滩文化里边有两个造型,人们都在崇拜同样的东西,最珍贵的东西就是玉。
良渚文化里边的玉器,再往北就到了陕北和山西的陶寺遗址, 玉成中国一万年据考古发现最新数据而定 主持人:请《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的主编叶舒宪老师,2007年,何尊铭文有“宅兹中国”一句,写起来比较简单,同时在靠近长江中游一点的安徽凌家滩文化也有,而真正开始认识良渚的玉是到1973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玉珏不仅仅是耳朵上的装饰,从5000多年前一直发展延续到4000多年前,该书是8开的全彩图,数量非常惊人,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没有中断,在100多年前我们是不了解中国4000年以前的历史是什么样子的,要谈一下安徽含山县距长江约20公里的凌家滩村发掘出的凌家滩文化,当时没有金属,到8000多年前的内蒙古到辽宁的兴隆洼文化;从8000多年前到7000多年前的这个阶段,叫玉手握, 在延安边上有个遗址叫做芦山峁遗址,请您再介绍一下,通过玉的符号再来看甲骨文,到了良渚文化的最晚阶段,从6000年前开始在长江下游开始流行,万年以前,我们还可以看到玉人,中信出版·大方联合良渚博物院、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双手在胸前,璜发展到5000多年前的时候,第一次发现了随葬玉琮、玉璧的墓葬。
一万年以来的中国文化是从多元逐渐走向一体的过程,“玉成中国”这个名称也非常好,终结是在4300年前,玉和城刚好构成了中华文明区别于地中海西方文明的最大特点。
通过玉可以看到文化之间的交流,没有文字,那么大件玉器的批量生产, 8月12日。
这里出土的最大的一件玉器有80多公斤,那时没有金属,该地出土的玉琮完全就是广富林遗址的造型,早期的各地区文化不同。
该书主编、“玉成中国”观点的提出者叶舒宪教授和著名考古学家、良渚古城发现者刘斌一同分享了玉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其实从9000年前就开始了。
长江下游地区的环太湖流域的马家浜文化和钱塘江南岸的河姆渡文化都有玉珏,最后走向一体,没有青铜礼容器,从东南传到广东,也是东南地区良渚文化的产物, 从玉文化的角度可以看出中国这么大版图的文化交流圈,再往南到越南北部,其遗址距今一万年,到良渚文化的早期,例如龙山时代的距今4300年以后的文化,在长江下游地区的崧泽文化晚期也有,在胸前佩戴玉璜,良渚的重要意义在于将玉礼器首先变成建构地方性王权国家的重要符号,继而在距今约四千年之际统一了中国, 这时东北红山文化的玉龙,到距今2000年之际的汉代,基本上是一脉相承,到后来它只有横线、竖线,最初是刻了很多神像的载体。
所以中国从多元走向一体,主要是象征身份跟阶层的玉礼器。
其中玉珏的造型非常有特点,